智慧穿戴裝置邁入多鏡頭時代:AR/AI眼鏡的技術演進與市場機遇
1. 多鏡頭技術成為行業趨勢
- 技術升級:智慧眼鏡正從單鏡頭向多鏡頭演進,例如Meta的Aria 2配備7顆鏡頭,蘋果計劃為AirPods增加空間感知鏡頭,中國品牌也將推出三鏡頭AR眼鏡。
- 功能提升:多鏡頭增強環境感知和用戶交互能力,推動AR/AI眼鏡的體驗升級。
2. 多鏡頭技術的核心價值

以Meta Aria 2為例,7顆鏡頭分為三類:
- RGB鏡頭(1顆):用於拍照、影片及AI視覺輸入。
- 空間感知鏡頭(4顆):實現三維空間建模、手勢識別。
- 眼球追蹤鏡頭(2顆):優化交互體驗,減少數據傳輸量,提升AI分析效率,並降低功耗。
3. 蘋果與中國廠商的佈局

- 蘋果:新款AirPods將搭載多鏡頭,用於空間音訊和AR協同;AR眼鏡預計2027年推出,支援更精準的環境感知。
- 中國廠商:採取漸進策略,從單鏡頭逐步升級至三鏡頭(RGB+雙眼球追蹤),未來或推出5-7鏡頭高端產品。
4. 產業鏈機遇與挑戰
- 成本考量:多鏡頭模組成本較高(如Aria 2鏡頭成本約440元人民幣),但系統級優化(如數據傳輸、續航)使其具備長期價值。
- 供應鏈受益者:
- 弘景光電:為傳音、雷神等供應模組,佈局小型化鏡頭。
- 舜宇光學、聯合影像:憑藉技術積累和國產化優勢切入市場。
- 高偉電子(蘋果供應商)、丘鈦、歐菲光:加速佈局穿戴裝置鏡頭領域。
5. 未來展望
- 市場規模:預計2030年全球AR/AI眼鏡年銷量突破1億副,2035年達10億副,催生每年50億顆鏡頭的增量需求。
- 中國廠商機遇:中國供應鏈企業有望憑藉技術積累,在全球多鏡頭浪潮中佔據關鍵地位。
結論:多鏡頭技術將重塑智慧眼鏡的感知與交互能力,推動AR/AI裝置爆發式增長,並為鏡頭產業鏈帶來巨大商機。